心得体会心得体会精选

大学生纪念长征胜利86周年心得体会(通用5篇)

本文已影响 8.12K人 

学生纪念长征胜利86周年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9月29日,我们在明理楼c301参加了教育系小学教育1602本科班,关于“纪念长征胜利86周年”的主题团会。

大学生纪念长征胜利86周年心得体会(通用5篇)

在星期二下午在老师那里接到任务,然后安排下去,到最后主题团会的成功召开,他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来组织这场团会,而这场团会不仅仅成功召开,给我们学生干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的不仅仅是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留下了长征精神,给后世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们九零后的这一代人影响更是巨大的。

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经历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也缺少革命先烈的坚持勇敢,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没有那种坚持的信念,也缺少坚持的勇气,而长征精神像我们的指路标,指引不成熟的我们渐渐走向成熟。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身上也有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陋习,而长征精神中的坚持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除此之外“团结”“吃苦耐劳”等一系列长征精神都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认为我不仅仅要学习好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要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面对困难,以及如何解决困难,以及如何去坚持我所坚守的信念,在纸醉金迷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本心,牢记自己的责任。

长征精神带给了我们一笔历史的财富,也带给我们一笔精神上的财富,他会指引我们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大学生纪念长征胜利86周年心得体会 篇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86周年,我有幸听了教育系小教1602班所开展的以“红军闪闪放光彩”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在会中同学们都谈了谈他们对长征都有自己的感触和理解,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

80年前,经过两年多的殊死征程,分别展现了红军告别瑞金、惨烈的湘江战役、迎来新的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纵横驰骋10多个省,血战近600多次,行程数万里,终于胜利抵达陕甘苏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已经一往不复,但一段段脍炙人口的长征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传颂,它们刻下了长征者铿锵的足音,矗立起长征者英勇的雕像;

这次的团会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开学第一课中红军战士秦华礼老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他的长征至路,我们敬爱的红军战士,他们为了心中永存的信念,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在这次团会中我有幸听到他们朗诵了《长征颂》以及听到了他们唱出了《十送红军》这首歌,更让我深刻的认识到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我很感谢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听到了这次团会,同时感谢红军战士门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大学生纪念长征胜利86周年心得体会 篇3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关于长征的长篇纪实报道,在宣传长征这一主题作品中影响深远。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后曾邀请斯诺到白宫询问“他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1975年,基辛格访华时称这是一次“人类意志极限挑战”的英雄行动。曾任越共邓春区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长征”。八十年前的长征,是何等魅力让人如此“着迷”?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小米加步枪如今已经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圆梦中华。翻开80年历史厚重的扉页,我们竟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翻的太快,容易让我们错失太多的美好;翻的太慢,又容易让我们泪流满面。

八十年,每幕重千钧。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何等的豪迈与慷慨,从瑞金出发剑指陕甘。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86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是何等的悲壮惨烈。

八十年,精神不褪色。冰冷的铁索桥,抢了过来;杳无人烟的大草地,爬了过去;高耸入云的夹金山,站了上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何等的豪情万丈。

两年时间,行程两万五千里,冒枪弹、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红二方面军八万六千多人出发,到达陕北会师时剩下近八千人,这是怎样的烈狱。

何以为之?是忠于信仰的绝决,是永不言弃的果敢,是心中有民的真情,是舍己为人的无畏,是从骨子里生出的长征精神。如果没有这些,这一中国人书写的人类历史上的壮举断然无法实现。

这精神,铸就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从秋天的瑞金坚毅的走来,到秋天的陕北铿锵的结束。毛主席曾言“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这精神,根植筑梦中华的精神序曲。她像是胎体的血脉深深的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身体里;她像踏石之后留下的烙印永远在封存在中华民族灿烂恢宏的史册中。即使没有经过烽火连天时的刀光剑影你我,通过墨香的书本、泛黄的照片、劣质的影像也能被共产党人用生命写就的奇迹,用信仰凝聚的力量所感染,所感动,所感召。

何为长征精神?不是革命成功后的功勋简历,不是历史书中的寥寥数字,不是冰冷的名字后面那模糊的故事。那是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豪迈气魄,是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是不胜不休的革命信仰。这精神有穿透岁月的“魔力”,能够带领一代代中华儿女“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长征迈向“新的长征”。

长征,是一首豪迈、壮阔、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是一首团结、拼搏、不畏艰难的发展协奏曲。长征,是一首高昂、奋进、走向未来的追梦进行曲。

长征,那是一段可歌可颂的历程,更是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之魂。翻阅这段“苦难辉煌”的历史,追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始终坚守的信念追求。

长征,是史诗般的无限荣光,是不能忘却的英雄记忆,是中华民族追梦、筑梦、圆满的强大精神动力。

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早已腾飞,社会全面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越发富足,早已不是八十年前的模样。但是金沙江畔、泸定桥上的“气质”永存,这就是矢志不渝继承的长征精神,这就是不能忘却的精神初心。

仰望星空,我们追忆先烈英魂,传承先辈精神;脚踏实地,我们砥砺前行永向前,追梦不停歇。不忘初心才能行远行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强调 “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30年改革开放不断刷新的“中国奇迹”,13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故事”,奥运梦、世博梦、飞天梦……靠什么写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二的法门。这其中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初心的应有之义和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特质在当下的再现。

那是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岁月;那是一种穿透历史,照耀未来的精神。八十年岁月的年轮已经斑驳模糊,但是战火硝烟留下的悲怆凯歌依旧在耳畔回荡,那是长在中华儿女骨髓深处的长征情怀和长征精神。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常用庄子的名言激励红军战士。7月18日,在宁夏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意味深长说道,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

大学生纪念长征胜利86周年心得体会 篇4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长征胜利已经86周年了,在80年前,那一支英勇顽强的队伍,从江西瑞金出发,纵横十一个省,总长二万五千里,解决一切困难,胜利到达陕北。在冰天雪地里,他们不畏严寒;在漆黑的夜晚,草地上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一不小心,就会葬身泥潭。漫长的长征中,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绝不退缩,在粮食紧缺时,他们饿着肚子,把仅剩的粮食先给受伤的队友吃,多么值得敬佩!

长征途中的艰险在现在是无法想象的,英雄们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穿着草鞋一步一步走向光明,走向胜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什么不能像红军一样去克服、解决呢?现在,我们总是挑食,觉得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就浪费掉!可我们不可以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红军在长征时的艰辛。因为粮食的缺少,要有足够的力气走下去,就用树皮、地上的草、棉花来充当食物。有句名言说的.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浪费!

如今,我们虽然不用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但我们要传承红军的精神!

大学生纪念长征胜利86周年心得体会 篇5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师,81年前,红军三大主力齐聚会宁,开启了中国革命由此走向胜利的转折点。4月11日下午,来自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重庆第七批机关干部,在甘肃会宁县会师纪念馆前接过了“重走革命路”的接力棒,并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每一个前往会宁“寻根”的人,都能从红军烈士陵园的每一座坟茔、会师纪念馆馆藏的每一件物什中,体味到那段难忘、艰辛而光荣的历史。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穿越大草地、翻越大雪山……倒下了再站起来,再前进!再前进!在经过长征的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之后,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到达会宁胜利会师,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师永胜介绍,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经历过7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后,红军的力量得以空前团结和壮大,会宁会师也由此成为红军走向抗日前线的起点;通过会师,真正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

当时,党中央为什么选择会宁作为三个方面军会师的地点呢?会宁会师纪念馆副馆长李俊丰介绍: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在这一线兵力薄弱,有利于红军大部队集结休整。而且当地红军的群众基础非常好。

李俊丰说,将三个方面军的会师地选在会宁的人是毛泽东。毛泽东早在一年前就已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在红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合后的北上途中,1936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合地点时,周恩来建议,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毛泽东听后兴奋地吟道:“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恩来,这个地名很有含义,仿佛远古先人就是为我们今天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此会师起的呐!”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以后,会师大部队先后在会宁战斗休整一月之久。

一名党员干部在参观结束后感叹:这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之行,让自己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红军战士和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这些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自己前行。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